首页 >>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 常用的酯类溶剂有什么特点?
详细内容

常用的酯类溶剂有什么特点?

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同时,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属于物理变化。用公式表示。

  CA/CB=K

  CA.CB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量浓度。K是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取出来,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必须重复萃取数次。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设:V为原溶液的体积

  w0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

  w1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2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n为萃取n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S为萃取溶液的体积

  经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1/V;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0-w1)/S;两者之比等于K,即:

  w1/V =K w1=w0 KV

  (w0-w1)/S KV+S

  同理,经二次萃取后,则有

  w2/V =K 即

  (w1-w2)/S

  w2=w1 KV =w0 KV

  KV+S KV+S

  因此,经n次提取后:

  wn=w0 ( KV )

  KV+S

  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总是小于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数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但应该注意,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剂,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与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剂*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但还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预期的结果。

  仪器:分液漏斗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常见萃取剂:水, 苯 ,四氯化碳,汽油,*,直馏汽油。

  要求: 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混溶 。

  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 。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

  相关规律:有机溶剂易溶于有机溶剂,极性溶剂易溶于极性溶剂,反之亦然。


底部导航
产品服务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
13863628848(胡经理)
关注手机站

日照龙运化工有限公司

Rizhao Longyun Chemical Co., Ltd.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